如果解决得好,过了这一关,就能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但随着改革的深化,新旧体制胶着对峙造成很多严重问题,局部改革措施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要形成激励兼容的制度框架,降低转型过程中的震荡,就有必要对改革的目标模式、方向和优先次序进行认真研究和部署。经济观察报: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指什么? 吴敬琏:一是要回归公共财政。
要解决当前劳动者收入过低的问题,首先要赶快让农民工成为拥有更多知识、更多技术的劳动者,尤其要让他们成为有产者。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那一轮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改革的总体设计和路线图。要处理经济增长的趋势性下降,解决之道只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海量生产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这个共识就是: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除非重启改革,别无他路。二是要解决当前尖锐的地方预算问题,解决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称。
如能做到这一点,对国企改革也有很大的助益。宏观经济出现减速问题,过去惯常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所谓"中国模式",也就是威权主义的强势政府去动员海量资源投入救市,拉动经济增长。我们稍微区分一下,其中银行贷款、债券、影子银行(主要是信托)和代建,分别占比是50%、17%、14%和15%。
同时,中国应该采取移杠杆策略来化解债务危机,将地方债移给中央,中央债移给居民,国内债移给国外。其中净资产从8.25万亿增至34.5万亿,年均增速也高达15.6%左右。这个数据特别重要在哪呢?整个经济宏观体有六个部门,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居民、企业和对外部门,我们把六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全部打通,就会知道其中的逻辑。如果审计出来只有16万亿,那就比想象的健康得多。
我认为,按照现在的卖地速度,未来15年就会卖光了,政府模式将得到重大调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来源,因为如果债务创造这么大的货币,会带来资产的膨胀和货币的膨胀,这是未来肯定要约束的。
如果(今年的地方债)数据放出来,真的是低于19万亿左右,市场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发生,是很平静的一个现实。居民部门的资产是180万亿,其中地产差不多100万亿,可支配的超过60万亿。但是在未来,这些事情未必一定都是由政府去做,可以交给市场化的运营主体去做,而且市场化的运营主体来做应该更有效率。另外,环境税、消费税、增值税、房产税等有可能在未来归到地方税收下面,在降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可维系的财力支持,这样运营过程才能循环起来。
热点三:中国政府债务是否有崩盘风险? 邵宇:假如我们算的数据和政府给的差不多,我们是不是有很大的债务风险呢?我们认为,中央政府的债务风险较小,主要集中在铁路总公司,但伴随着铁路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启动,债务风险化解的路径比较清晰,局面可控。热点一:中国政府究竟有多少家底? 邵宇:整个政府的资产应当说比较雄厚。热点二:中国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 邵宇:我们对2013年整个债务的预估是32.6万亿,其中中央政府12万亿,省、市、县三级政府19.6万亿(含3万亿BT代建),乡镇政府1万亿。房产税和物业税非常重要,而且可以收到钱,因为中国有180万亿的居民净资产,其中100万亿是房产。
11月14日,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举办的高端经济论坛上,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师邵宇博士透露了东方证券研究所对中国五级政府债务的最新内部估算数据与分析结论。为什么把BT放在债务里头呢?因为BT存在的周期就是它建设的周期,一旦建设完成,就变成了政府债务。
同时,由于对贷款的约束,M2现在到了13%-14%的水平,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现在非常累,拿不出钱只能走其他渠道,而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相对就比较高。总体上,邵宇公布了东方证券研究所对以下几个热点问题的估算与评析。
其实大家都在玩,美国的国债一路上都没有下来过,美国整个国家都已经在玩了。我认为,如果结果在20万亿以内,就处于可以控制中,不用特别担心。简单地说,接下来的三年,地方政府都在玩一个庞氏游戏。在邵宇看来,中国的地方政府都在玩庞氏游戏,债务还在他们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暂时不会出现崩盘局面。所以这个东西要横向比,要跟自己的过去比,特别重要的是要跟全球比,因为这里面牵扯到非常深的关系,跟债务、货币之间都有关系。如果我们的左手代表国资净资产,右手代表民资净资产的话,对比效果对我们的改革发展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为什么乡镇的债务不是很多呢?因为很多乡镇不是一级的财税主体,没有单独的抵押或发债权利,可能更多的是采用集资或者是非正规的金融渠道来融资。我们的市场只会对超预期的部分进行反映
央行本周四再次暂停了公开市场14天逆回购操作,市场人士认为,宏观经济稳定,而通胀形势小幅上升,央行正逐步降低逆回购操作频率,以更为平滑的方式向市场释放中性偏紧的政策信号。之前一度认为财政存款是支持年末资金面的因素,不过它一个投放比较晚,另外规模还是有不确定性,加之年末投放后,转入明年1月末就将是春节,现金需求是否会对冲掉资金的宽松呢?她并指出。
那么国债发行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否将触及财政部的神经?北京一券商分析师认为,国债发行进度的制定,应该是和财政赤字等相匹配的,而不是说根据市场利率来决定发行进度。此外,央行这只隐形的手指向不明,也增加资金的不确定性,例如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停停启启,可循规律性渐少,加之支撑信心的常设借贷便利(SLF)等公布有时滞等。
但应需面对的是,机构利用发债融资的需要客观存在,所以推迟发行恐不是长久之计。井喷式发行令一级陷入困境。根据央行报表统计,以往年度12月是财政存款投放的高峰期,此前五年12月财政存款的月均投放额逾1万亿元,其中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1.21万亿和1.17万亿元。有市场人士开玩笑称,盼着城投变国债,没想到国债变城投。
中信建投证券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从央行近期操作来判断,货币政策放松几无可能,年内债券收益率高位徘徊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看不到下降的动力。另外,同业可转让存单将要推出等利率市场化举措,也加重市场对未来资金利率上行预期。
配置需求一般年底都很弱。北京一大型券商分析师解释说,虽然年底前将有大规模的财政存款投放,但市场仍担心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流动性造成扰动,资金易紧难松心态下,年内行情不乐观。
一外资银行交易员表示,从各商业银行多执行存款利率上浮来看,包括同业存单等利率市场化等举措,抬高市场对未来资金利率预期。其中50年国债中标利率不仅大幅高于相关现券估值,且考虑国债利息免税因素,已可与不少信用债收益媲美。
不过下周新债供给过密情况有望改善,让阴云之下的债市增加一丝希望。安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袁素认为,市场的好转,最直接的因素包括配置盘和资金面的改观。央行最新公布的10月外汇占款数据显示,当月新增外汇占款达4,416亿元人民币,财政存款增加6,283.78亿元,尽管前者创下今年2月以来新高,但与上缴的财政存款对冲后,10月因此抽离的流动性近2,000亿元。本周招标的七年续发和50年期两只国债,中标收益率(利率)分别创下九年及历史新高。
**发行利率频写新高,发行人压力大** 机构需求不济,但对应的一级发行压力却迟迟不见缓解。所以我觉得财政部的压力应该不会很大,不会像政策性银行那么大压力。
* 银行间市场10年国债收益率攀至六年来高位 * 国债期货连续三日创新低,新债发行陷困境 * 市场信心降至冰点,收益率居高难下 * 但不排除有阶段性小行情 路透上海11月15日 -中国银行间债市标志性的10年国债现券收益率,在周五站上六年高点,令本已寒冷的市场雪上加霜。上述外资行交易员问到,我比较困惑为什么资金面(一下)会那么紧,钱都去哪了?(审校 张喜良) 进入专题: 中国债市 。
年内估计不会有明显的机会,(只是)收益率上的快和慢的区别而已。自7月以来,资金紧张以及受非标业务挤压的配置力量渐少,银行间市场国债等收益率扶摇直上,本周更是向高点节节攀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